来源:中国中小学教育网  作者:佚名

高考不再分分计较 上交大录取引入综合评价

  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陈瑞球楼里,100名已完成高考的沪上考生还在参加一场“考试”。对于他们,高考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成绩。大学招生,由单一的高考分数排队变为全方位综合评价,上海交大的“试水”之举释放出什么信号?未来教改走向何方?

  打破“一考定终身”

  上海交大今年的录取由三大模块决定:考生面试分数占到三成权重;高中10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一成权重;今年其高考成绩仅占六成权重。这意味着,一名高考500分的考生,也可能在40%的“非高考权重”中占得先机,“超越”另一名510分考生,实现“录低分不录高分”。

  这种新的高招方式,释放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信号。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郑益慧介绍,若单凭高考成绩“分分计较”,很多拥有潜质的学生可能无法入门;而通过划定高考分数区间,再综合面试和学生的平时成绩,可给更多全面发展的学生机会。

  上海市教育功臣、闸北八中特级校长刘京海分析,按高考分数选拔人才,是一种公平的体制;但只看分数,不够全面科学。上海交大尝试将单一的高考分数选拔录取,变为按高考分数段、学业考、素质面试等综合评价,鉴别选拔人才的标准更为科学,这可能成为未来的方向。

  提供双向选择机会

  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方式,首先带来的变化,是学校与学生“匹配度”更高。这一点,沪上国际化院校已有先行探索。

  今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继续实行与自主招生面试相当的“校园日”活动。学生提交高中平时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获奖证书等申请“校园日活动”名额。“校园日活动”通过团队活动、模拟课堂及写作、面试等一系列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求知欲、全球视野、创新及批判精神、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上海纽大校长俞立中认为,综合评价提供了双向选择机会:校方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同时学生也可进一步了解学校培养模式和学习氛围,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所学校,提高了双方“匹配”程度。

  鼓励个性特长发展

  高校招生看综合评价,对高中学生和学校意味着什么?

  刘京海分析,高考几门总分录取,学生最差的短板学科将决定他读什么学校,为“短板录取”;但从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来看,却要发挥特长。上海交大实施综合评价录取,“这无论对于个人发展还是人才培养来说,都是利好。”

  改变“分数唯一”的评价标准,引导全面发展,背后其实是人才观念的转变——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从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到变成“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

  上理工附中校长沈洪认为,上海交大综合评价招录对引领教育回归本原也有导向意义。“高招从单一的高考分数转向能力、态度、特长等更全面的衡量,更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特长,对学校特色发展也是一种激励。”沈洪透露,这将推动高中课程体系重构——原本以高考科目为中心,以后不少“小学科”也要成为“主力”;语数外等基础型课程要重视,科学拓展和理工类特色课程也要强调。

  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高校综合录取,但也有家长担心,如果高中学业水平考成为大学录取指标,岂不等于高中十几门功课,门门都成了“高考”?

  沈洪认为,综合评价将高招录取的重心下移到平时,而且给学生多元选择和匹配的机会。学生不再把精力用于“补短板”科目,而是按兴趣特长规划学习,“水到渠成”地高考,实质上是减负。

  刘京海提出,高校录取时兼顾高中学业考试与高考成绩,“门门应试”可能只是阶段性问题。教育部已明确今后高考的方向是文理不分科,引导基础性学科达标学习。上海交大率先试水按专业综合评价招生,若以后更多院校不同专业按此招生,在考察科目、内容、难度等诸多方面将有望推出更多组合:“统一标准的学业达标测试与个性化的选拔性科目各占比例,负担问题自然可解。”


·上一篇文章:哈尔滨三项措施查中考加分造假 录取时间延后
·下一篇文章:工信部:加大力度保障中小学在线教育渠道畅通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yuxuexi.cn/news/edunews/1477105229H3633836KCIEJJCD0H64.htm


相关内容

教育部官员:正推动高考成绩国外认可

许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