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思维训练智库(中国顶尖思维训练营) 作者:曹培杰
二、“互联网+教育”的关键不是“网”,而是“人”
当“互联网+”遇到教育时,决定成败的关键不是“网”,而是“人”。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认为:“说到底,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终极价值判断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解放和主体性的跃升。”[4]
从根本上讲,教育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向信息化转变的一个缩影,“互联网+教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在推进过程中,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创新,而非只见“物”不见“人”,把学校变成新技术的试验场。
大量的实践证明,技术的先进与否既不能衡量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更不能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高低。
笔者曾经在美国考察过一所名叫HTH(High Tech High)的公立特许学校,走遍整个校园也没有发现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高端技术设备,但他们介绍教学时却着实让我们刮目相看。
HTH学校倡导新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学生的学习不能停留于知识的了解和知晓层次,要能够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教师打破了传统课程体系,把学科知识整合后开发出245个主题项目,并建立了配套的课程网站,学生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开展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
同时,他们认为,如果学生想要变成工程师,或者是科学家的话,他们就必须知道工程师和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尽管学校教育里会有很多数学、科学的概念,但如果没有看到工程师和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那这个概念就是抽象的,也是无法与真实世界建立连接的。
因此,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四到五周的实习期,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与工程师、科学家一起在实验室工作的机会。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鼓励学生利用技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用到平板电脑,也可能会用到3D打印机,但所有的技术都没有对教育活动带来“胁迫”,每个学生都是自然而然地利用技术去学习。
在HTH学校,技术既是无处不在的,又是令人难以察觉的,当技术彻底隐身于教育的背后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才会实现深层次的融合。
何克抗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是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所在。[5]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研究协会曾经对12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平均只有49%的数学课堂和62%的科学课堂应用了信息技术,但这些教育系统几乎100%都具备了计算机和因特网。
与总体的教学导向相比,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行为还较传统,信息技术应用并不一定会带来与21世纪教学法相一致的教学改革。所以,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育与技术的关系,用新教育来化解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一方面,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加快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转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层次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高度关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教育,帮助教师获得与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促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上一篇文章:金立通讯集团董事长和他同学:10年后,一个身家15亿,一个月薪5000!
·下一篇文章:半个月内三名学生跑步猝死,都是口罩惹的祸?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yuxuexi.cn/news/guancha/2051204012DEI0GJABGI16906E7CK8.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张辛欣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钱颖一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