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柯领

  三、美国的基础教育真的比中国的基础教育差吗?

  在我看来,欧美国家的强大,首先是他们的人文、制度与教育系统的强大,其次才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强大。也就是说是精神的强大才导致了物质的强大。我想对于我们从中国到美国来生活的人,要安静下来,慢慢用心体会美国的教育,欧洲的教育,他们从古希腊开始就把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作为教育奋斗的目标。“野性”就意味着“身强力壮、吃苦耐劳、追求自由”,“高贵”就意味着“情趣高雅、追求卓越、严于律己”,于是,基础教育就为孩子与学生们创造了许多“自由探索的空间”与“自由探索的时间”,就有童子军,玩耍多,体育课多,艺术活动多,科学活动多,探究性学习活动多,课后社团活动多,父母带孩子参与教会活动多。。。这种以人格为中心的教育就全面奠定了人生的根基。

  (在我看来,兴趣与爱好是产生丰富个性与创造性的源泉。美国基础教育的真正精华是在每天下午3:00放学以后的围绕“体育、艺术、科学探究、社会实践”而展开的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学生们自由选择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可以不参加。我认识一个在美国硅谷 lynbrook中学读书的15岁的中学生,他告诉我他们中学有53个社团组织,他自己就参加了7个社团组织,周一到周五下午3:00—4:00就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他喜欢歌唱艺术,就参加了美声唱法社团与爵士乐风格歌唱社团的活动,还参加了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社团,星期日参加了去教会做义工的社团活动)。

  人生就象是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赛跑,西方教育倡导的是“先慢后快”,人格先成长,智能与技术后成长,体能与意志先成长,知识与技能后成长,他们的人就越来越有后劲,中国的知识教育模式造成的后果是“先快后慢”,教材体系性强,知识难度大,条条框框语言刻板,缺少形象的情节与故事性,分数竟争、班级排名,智能先成长,人格萎缩了,知识先成长,心力与体力萎缩了,长大后,只能干点技术活,讨口饭吃。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万米赛跑的话,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从“理性灵魂”开始的,重视逻辑把握的训练,刚开始就起跑快,拼命往前冲,也许会赢前面的3000公尺,但由于过早地耗散了孩子的元气与能量,就多半会输掉后面的 7000公尺;西方的教育是从“躯体—情感意志”开始的,也许刚开始跑得慢,会输掉前面的3000公尺,但由于重视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的训练,打好了人生的基础,就多半会赢后面的7000公尺。中国的教育是赢一段时间,而输一辈子;西方的教育是输一段时间,而赢一辈子。中国的教育是“先紧后松”,“紧”是基础教育难度大,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为核心进行系统训练,以考试为中心,强迫学生学习与考试,把学生们累垮了,造成普遍厌学,“松”是学生们考上大学了,离开了家长的管制与升学考试的压迫,终于可以玩耍了,大学里追星族成群,流行音乐、经商热、社交热抑制了读书热成了校园文化,躲避崇高的染色头、追星族、玩家成了时代弄潮儿的象征,大学成了“市场”、 “官场”、“玩场”,大学象牙塔的理想主义精神失落了,校园正在成为文化的沙漠与精神的废墟。而美国的教育是“先松后紧”,基础教育的理念是“少学多玩”,“玩耍”是最好的学习,幼儿园与小学嘻嘻哈哈很放松基本上是在玩耍中度过的,从初中开始好象才进入了正规的学习,寒暑假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升学考试与分数排名,没有指定的教材,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自主选择教材,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方面有较多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整个基础教育以人文教育为中心,重视体育、音乐、文学、美术、手工、人文历史地理、科学、数学、写作、社会研究、外语等课程的学习。教材印刷得很精美、是大开本、图文并茂、故事性强、内容丰富、编得很厚、知识面宽、重视世界文明的学习、知识难度小,就象科普读物,容易学习,练习题灵活多样,经常围绕项目进行社会调查与观察,并作动手动脑和写报告的科学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自由活动时间较多,以“活动' 为中心,下午3:00就放学了,体育活动多,艺术活动多,社会活动多,探究性学习活动多,松松垮垮,体格健壮,心力与体力都好,考上大学后,知识结构全面而又学习任务重,前2年主要是通识教育,后2年主要是专业教育,很容易转专业,有较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了,就出自内心地自觉学习,是自己想“紧”。放眼看世界,中国人的位置在哪里?中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家吗?有原创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吗?世界上的人文、社科、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有多少是中国人搞出来的呢?。。。。

  看一看当今的中国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要小学化,小学要初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让人难以承受的重成了我们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会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多少儿童本应充满纯真和快乐的童年不在、让多少青少年本应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着的时间就只有一个字——快!要知道,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当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场赛跑!只有有了旅游的心境,我们才会对我们的人生学会欣赏、学会享受、学会快乐!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不应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 人的成长应在“躯体—情感意志本位”的主导下,遵循“自由—选择—责任”的人格建构规律:基础教育阶段要以美为本,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为中心,要强调“品格—体育—艺术—科学”四位一体的综合训练,强调学生自由的探索而不是相互攀比分数的高低。教育不是制造产品的工业,而更象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是一门“慢”的艺术,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尊重学生丰富的个性,教育要强调“慢”,强调“活动与快乐”,强调“体验—理解 —实践”,强调“野性、清新、舒缓、浪漫与原始生命力的勃发”,“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尤其忌讳强迫与压力而需要很放松的外在条件,需要通过“慢”的节奏,通过“自由与自我选择的探索才能逐渐走向自觉”,从而奠定好人生的根基。人格成长第一,智能成长第二;生态世界观、公民、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学习第一,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英语、电脑学习第二。给儿童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与自己的时间,让他们的“身、心、灵”在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得到健康、自主、快乐而尽性的发展。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也只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较大空间与较长时间里,在放松的、快乐的、尽兴玩耍的、游戏的状态下,儿童才会形成自由、阳光的性格与完整健全的个性。这种性格与个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基础。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家长热衷四字名 给孩子取名“王子殿下”
·下一篇文章:教育观察:未来的顶级人才需要什么思维格局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yuxuexi.cn/news/guancha/14921182189156C1E677IK3IG0E4J4.htm


相关内容

错误的教育认知不仅没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反而让家长累死在起跑线

余建祥

 

柯领:中国教育已经死亡!

柯领

 

柯领:中国教育究竟比美国教育差多远?

柯领

 

柯领:救救中国孩子!

柯领

 

柯领:解答“钱学森之问?”——重建中华民族的教育文明

柯领

 

德国教育,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