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南泥湾精神 走高水平自力更生之路
金秋十月,持续多日的秋雨过后,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层林尽染。从高处俯瞰,阡陌纵横的金色稻田中,以麦田圈艺术手法呈现出的一行大字格外醒目:“1941—2021 南泥湾大生产80周年纪念大会”。伴随着一首“再唱南泥湾”新红歌的优美旋律,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嘉宾汇聚到这个曾经创造出“陕北好江南”奇迹的地方,以一系列经济合作,携手续写新时代的“创业史”。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1939年2月在延安召开的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锥心之问。当时的困境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
“用毛泽东后来回忆时的一句话说,就是:‘困难真是大极了!’”延安市党史办副主任胡建满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威胁之下,加之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生存条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党史资料记载,1940年,边区全年收入800万元,而支出逾2500万元;朱德说:“几月来未发一文零用,各机关、学校、军队几乎断炊。”毛泽东曾回忆道:“我们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
精神,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气质外现。毛泽东在会上说,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对此,毛泽东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大生产运动在延安的山川峁峦间展开,而位于延安以南45公里处的南泥湾,正是那场困境突围战的先锋阵地。
伫立在南泥湾开荒的老照片前,中科院院士周成虎感慨万端:重温历史,先辈们那种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勇于担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激发创业创造精神
“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高呼口号挺进当时荆棘遍地、人称“烂泥湾”的那片荒疏山地。“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从旅长到士兵,天当房地当床,肩扛手刨,筚路蓝缕”……
359旅初进南泥湾,已是阳春三月,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有四大“拦路虎”:一是开荒抢种抢农时,二是没有房子住,三是粮食不够吃,四是劳动工具紧缺。战场骁将王震号召全体官兵拿出“扎死寨,打硬仗”的劲头,“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炊事员,一律参加生产劳动。
“从扛枪杆到拿锄头,从杀敌到产粮,其中的难度绝不仅仅是出大力流大汗那么简单。”曾在359旅后续部队工作过的老干部李克敏特别推崇南泥湾人当年的创造精神。这是一种意志力催生的创造力。除了尽锐出战,提高生产效率是当时最为急迫的难关。群众性劳动竞赛就是359旅的“当头炮”。
1942年,七一七团某营模范班长李黑旦创造了每天开荒两亩半的纪录。但其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七一八团三营劳动英雄、模范班长李位,在一次开荒竞赛中,创造了每天开荒三亩六分七的好成绩。最高纪录创造者是一位名叫郝树才的战士。他以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成绩被毛泽东亲自誉为“气死牛”的劳动英雄。延安工运理论研究会会长李五明认为,劳动竞赛是赓续至今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原生态发轫之举——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军民两用型生产组织是359旅实现军事和大生产双向切换的关键性机制创新。全旅成立生产委员会,旅长任主任,各营主官当委员,从营到连均设主管生产副职。农忙时,军事主官要听生产副职的命令。此外,王震还专门聘请了一位农民“老把式”做全旅的生产顾问。
正是凭着上下同心的创业和创造精神,荒凉的南泥湾焕发出了惊人的生机。据统计:1941年,开荒1.12万亩,产粮1200石,蔬菜实现完全自给。1942年,开荒2.68万亩,产粮3050石,经费自给率达92%。1943年,开荒10万多亩,产粮12000石,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同时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
“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1943年, 毛泽东与359旅战士们的上述谈话,对共产党人坚守自主、自强精神做了形象的阐释。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南泥湾还先后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和兵工厂等二十多家小型工厂,成立了运输队和军人合作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七一论坛】读懂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