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近年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等文件相继印发,为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立柱架梁。
洪向华表示,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良好家风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如何涵养良好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五千年上下求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推动文化发展延伸根脉、拔节生长,沉淀文化自信的力量。
千年文脉,照亮未来。
看非遗
薪火相传 织就锦绣未来
纺布、染色、编织、绣花,彩色的纱线层层穿梭,综杆提花、断纬织彩,经过多道繁复的工序,一寸寸织就密实的布匹、织出非遗传承的“春天”。
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很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手艺活,既传统又时尚。”
4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岛中南部的五指山市考察调研,在水满乡毛纳村,沿长廊察看黎族特色农产品和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点赞苗绣传承人、考察藏毯生产车间、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传统文化遗产保护。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对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一时代命题,一代代传承人弦歌不辍、探索创新,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承,让非遗“活”起来——
成立织锦公司、开办培训班、开设实践课……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40多年来专注于黎锦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为文化的承继提供了有效路径。
融合,让文化“火”起来——
提包、衬衫、领带、靠垫……刘香兰还将传统黎锦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开发文创产品,在不断探索中,转型日臻成熟、产业链不断拓展。
通过建立黎锦技艺传承村、传承馆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及推进黎锦技艺进校园等,越来越多的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书写薪火相传的故事新篇。
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成为通过保护、传承而改变自身濒危状况最为显著的项目之一。“脱危”的黎锦如同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缩影,无声细述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千年黎锦,指尖传承。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争议!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招募人类试验者,曾被爆实验涉嫌违规
- 这届年轻人为何对换“壳”上瘾?用最少的成本给自己新鲜感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